top of page

初始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音樂家       |        歌曲        |        Live 演出      |        市集

SIBS LOGO MANDARIN black.png

​音樂     -      影像     -     現場      -     線上

小島大歌是一個以音樂串連南島文化的計畫,與台灣原住民、復活節島、大溪地、紐西蘭、馬達加斯加、馬紹爾群島等16個島國之上百位南島著名音樂家合作。

 

自2014年開始,小島大歌發起人陳玟臻及澳洲音樂製作人Tim Cole以透過音樂串聯南島文化為初衷,花費三年時間,拜訪了來自十六個島國的超過一百位音樂家,由音樂家們選擇希望錄下的歌曲,以母語演唱或是演奏傳統樂器,並在獨特的自然環境中錄音、拍攝,再帶著歌曲到另一個島嶼上,請其他南島音樂家加入當地的元素,這樣一層疊著一層,編織出十八首歌曲,每一首歌都是由一位至百位音樂家跨海共同創作完成的。小島大歌是國際間第一個橫跨南島16個島國且人數最眾多之音樂計畫。

 

小島大歌自2018年發行專輯之後,獲得國際重要獎項,包括英國Songlines音樂獎最佳亞太專輯、德國樂評人唱片大賞年度最佳專輯,並入圍美國IMA全美獨立音樂獎最佳概念專輯&音樂網站等,並已於4大洲16個國家巡迴演出,獨立製作之音樂電影已於2019年4月於電影節首映,並於2020年8月院線首映,跨界合創經驗包括融合AR、影音與文物之南島展覽等。

2022年小島大歌將發行第二張專輯暨世界巡迴演出,從100天的美國巡迴開始,於頂尖表演藝術中心及大學演出,包括紐約百老匯Symphony Space、史丹佛大學、賓州大學等,同時執行教育推廣,這個演出也將登上歐洲、中東、澳洲的舞台,並回到台灣,這不只是建立在小島大歌是一個從台灣出發的計畫,也同時象徵著歡迎我們在南島島嶼的家人們回家。

南島的航海連結:台灣到紐西蘭,復活節島到馬達加斯加

 

2013 年我們在南太平洋的萬那杜 (Vanuatu)拍攝『女人打水音樂』紀錄片時,有位長老在聊天時說道 “ 我的祖先來自台灣!”  那句話打開了我們的好奇心,半信半疑地在網路上搜索,才發現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島嶼被一個共同的文化串連著,更有許多證據指向台灣是這些島國文化的源頭。

 

五千年前,在金字塔被建造之前,在指南針被發明之前,台灣原住民的祖先可能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民族,擁有首屈一指的造船技術、農業、觀星以及豐富的語言文化,在那個地標都還未被發明的年代,不知道下一塊陸地在哪裡,就無所畏懼的將獨木舟推向大海。

 

在接下來的四千年中,他們順著洋流和觀星,將文明、語言、文化,甚至是樂器,從台灣傳播至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印尼,最遠至太平洋的復活節島和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。那些少許的航海勇士,現在已是四億人口之多,包括我們現在說的波利尼西亞人、密克羅尼西亞人、美拉尼西亞人和澳洲Torres Strait島民、印尼人、馬來人、菲律賓、馬達加斯加人,以及台灣原住民,也就是我們說的南島語族,是世界第六大語族,並擁有世界上最廣闊的散居足跡。

 

我們常常問音樂家們「眼睛」怎麼說?大部份的人都回答「mata」,「手」怎麼說?則幾乎都回答「Lima/rima」,甚至連部分數字也都相當類似。在歷經了五千年的散居後,仍然有如此強大的共通性。

 

Tim身為音樂製作人,腦筋一轉,説 “ 應該要有一張專輯來紀錄這一切!”

 

祖先的歌曲帶領我們親近大地,學習與土地共存


 

回到2014年底,我們在澳洲中部的內陸沙漠以微弱的訊號聽到 BBC 廣播裡一則關於 IPCC(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)的報告。那天,剛好結束一整天的錄音,是和澳洲原住民最後一群離開傳統遊牧生活的Pintupi長老們錄製 Inmas(傳統古調),大部分歌曲都是來自歐洲殖民澳洲之前,關於澳洲原住民祖先建構的歷史、法律、土地邊界,以及如何構建和維護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系統等。

 

當我們灰心地聽著 IPCC報告詳細的描述氣候變遷對太平洋島國的影響時,一個念頭閃過:我們所說的現代化社會,因不懂得永續經營而破壞了地球的平衡,而數千年來,那些知道如何在脆弱的小島上永續生存的人們,卻是第一批即將失去生存領域的人,我們也正在失去那些現下最需要被聽到的歌曲,裡頭有著寶貴的知識和故事!

 

兩個月後,我們辭掉了工作,踏上了到南島島國錄音的旅程。

SIBS%20-Austronesia%20Map%20DUAL%20manda

*Map of expansion of Austronesian languages. Based on the Atlas historique des migrations by Michel Jan et al. 1999 and "The Austronesian Basic Vocabulary Database" 2008

透過音樂傳遞的當代 訊息

 

我們的動機是重新找回兩大洋那最初始的連結,並一起為現今共同面對的衝擊發聲,這些島嶼現在被各個殖民國家因為政治因素而分裂,彼此樹立了邊界、講著不同的殖民語言、區域間有了歧視與偏見。我們也意識到人類的生活型態已經達到危害到整個地球生態的門檻,以這個層面來看,地球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我們都必須負起責任的脆弱島嶼。

 

這個計劃的目的並非試圖強調我們失去了什麼,或是把矛頭指向特定對象,相反的,這些音樂將為我們帶來鼓舞人心的力量 。音樂家們在自己的土地上歌唱著,唱著傳統,唱著現在,還有未來。

 

隨著來自兩大洋的音樂踏上旅程

自然環境和文化傳承的議題始終圍繞在我們的談話中,我們也深刻的意識到ㄧ個共同的信念:人類應是自然生態網絡裡的ㄧ份子,而非萬物的主宰者。這些音樂,是來自藝術家們的禮物,發自內心,許一個更好的未來。

 

現在,我們將這份禮物獻給你。

- 小島大歌 計劃統籌陳玟臻 BaoBao Chen & 音樂製作人提姆柯爾 Tim Cole

小島大歌堅持

1 公平貿易音樂 – 50%淨利回歸音樂家及文化組織

2 所有音樂家不論國家背景皆獲得相等費用待遇,唯依照性質分為主要創作者及樂手

3 依照聯合國發佈之原住民權利宣言,部分淨利回歸文化組織(由主要創作者選擇),以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價值

 

小島大歌的目的是要在太平洋及印度洋的島嶼文化、自然環境中,創造中一張具有共鳴的專輯;為了達成這個目標,我們拋開了自己對音樂的成見,採用了最能保存音樂原味,同時又具有串聯意義的方法,錄製這張專輯。

我們邀請不同南島文化的音樂家用母語吟唱、用屬於部落特有的樂器演奏,分享最值得驕傲、最能代表自己文化的歌曲;經過現場原音錄製後,我們再帶著這些歌曲到下一個島嶼,讓當地音樂家即興加入音樂元素。整張專輯都是由不同的南島語言及傳統樂器,或是已長期被當地文化採用的樂器(所以會有烏克麗麗、馬達加斯加的四弦琴,但是不會有吉他)所組成。

 

所有的錄音地點都在大自然中進行,並且是由音樂家們指定、具有象徵意義並能代表該部落文化的特殊地點。我們給予藝術家最大的自由度,讓他們決定演奏的歌曲、哪些歌曲要添加什麼元素,儘管過程中我們確實多少有引導他們創作的方向,比如說鼓勵音樂家們從自己的傳統音樂中,尋找節奏和主題,而不是一味加入當下流行的雷鬼節拍等。

 

我們確實在尋找一些創新的、出乎意料的聲音。

Tim的小規則

1. 為了捕捉每一個鏡頭,錄音期間我們是全程拍攝的,影像錄製本身確實為音樂增添了某些驚喜的元素,對表演者來說,增加了些許的緊張感,但這並不全是壞事。

 

2. 不同於錄音室內的錄音,這張專輯內的所有的聲音都是取自戶外,包含環境音,樂器也都是手工傳統樂器(除了Gasikara這首歌之外)。
 

3. 只有傳統的樂器能在最終的歌曲中出現。

 

4. 專輯中所有的歌詞都是由當地的傳統母語吟唱。

 

5. 錄音及後製過程中,沒有使用任何的多功能節拍器,一切憑感覺操作。

 

器材:使用最基本的器材設備,以兩人在旅途中能夠負荷的行李重量為原則 (BaoBao不喜歡把錢花在買行李的重量上!)

 

聲音錄製:現場錄音使用四個立體聲 XLR插孔輸入和一支立體聲XY麥克風 (感謝Miko和CAAMA Music),1支 TLN 102  Neumann 麥克風,1支SM87無線麥克風和一個錄影用的領口麥克風。本專輯大部份錄音均由以上三支麥克風完成。( 計劃進行一年後我們收到了Røde麥克風贊助的2支NT5 及NT1指向麥克風,和一支錄影時用的立體指向麥克風)

影像錄製:1 x Panasonic GH4, 1 X Cannon 550, DJI phantom 3-Pro空拍機, Go Pro 4.
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  • Instagram
  • Vimeo
  • SoundCloud
  • Flickr

啟航        初始       音樂家       歌曲       Live演出      音樂紀錄片      市集

團隊       媒體       感謝       Blog       聯繫

© Copyright - 2020 Small Island Big Song

bottom of page